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
感知觉正常、认知功能正常。
-
拥有健全的人格,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具有一定应对挫折和应激事件的能力。
-
正常的社交,即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处于相对融洽的状态,与家人、朋友、邻居等均能和谐相处。
-
正确的社会认知,即老年人对社会的观点,包括伦理道德标准与多数人群拥有相对一致的看法。
-
相对正常的行为,即老年人的行为模式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
综上,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的标准即言谈举止和思维模式均处于相对正常稳定的状态。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整理有关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年人沟通,遇事与老年人商量,使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如何关爱
1、开导老年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年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零零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年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可能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帮助老年人和社会接轨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于无所事事,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与社会脱节、人老不中用、被社会淘汰等消极心理。
预防老化
1、心情开朗,自我调适
首先要认识到中年是人生黄金时代,虽体力渐衰,但智力和创造力处于人生最佳年龄阶段。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冷静处理,始终使自己保持乐观情绪,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善于运用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化解矛盾,保持心绪平衡。
2、自知自爱,积极进取
自知自己身体状况,既不盲目疑病,也不轻易言老,尽力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爱惜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荣誉,自尊、自信、自制,保持向上精神,驱除暮气。
3、重视养生,锻炼身体
人的心理活动以生理活动为基础,要延缓中年人心理衰老,还需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让身体正常运转。
4、多动脑筋,永葆青春
人的衰老与大脑衰老密切相关,若大脑衰退!
人的生理功能也将衰退,大脑对机体活动调节能力也开始下降,各种功能的减弱,容易导致心理老化。所以要养成求知欲望,多读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勤学好动,保持青春热情,可防止抑郁症,使自己青春常驻。
5、膳食养生,活得健康
适当营养,坚持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足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营养要求,三餐不宜过饱,不吃零食,戒烟少酒,起居有常,身心才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