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大的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中,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这些成为支撑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不太关注。那么,在探访、陪伴老人时,社工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今天颐和社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社工的态度要和蔼,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此外,老人一般都比较唠叨,一件事情可以说很久,对此,社工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时刻留意老人的变化,如冷、热、咳、渴等,以便能及时处理。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谈话,社工应近距离俯身与老人交谈,这样老人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会感受到来自社工的平等对待、用心交流。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眼睛,视线不要游走不定,同时也可以摸着老人的手进行交谈。同时,有些老人耳背了,社工在交流时要大声点,但语气不能生硬、强烈。多数老人说话唠叨、含糊,这时,社工要善于倾听,要注意观察对方表情和反应,通过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需要。
社工可以通过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而后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谈谈家乡、饮食、年轻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涉及到信仰或者生活习惯的问题,一定要尊重老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老人。也可以先多介绍一下自己,让老人在对社工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展开话题。
在与老人进行谈话时,社工经常会遇到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突然变化的情况,这时,社工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以示安慰,稳定老人情绪,然后,尽快转移话题。在老人房间时,不要轻易移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他物品。
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也不例外。老人们同样喜欢被表扬、夸奖。所以,社工要适时地、真诚地赞美老人。总之,做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除了拥有爱心,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之外,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体会,这对社工来说也是一个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