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3.31 —
康复,让患者重返社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康复”一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
康复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理解康复,提到康复第一反应无非就是“按按摩”、“扎扎针灸”、“做做理疗”吗!
其实,康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的作用对于病人而言绝对是无可替代的,甚至和手术同等重要。
01
什么是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02
康复的服务范围有哪些?
1.神经康复
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帕金森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脑炎、脑肿瘤、脊髓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面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外伤致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等中枢及周围神经疾病。
2.骨科康复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肌肉劳损、骨质疏松、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肩袖损伤、脊柱侧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折、扭伤、拉伤等多种急慢性疼痛疾病。
3.内科康复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下降、肺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失眠、疤痕、淋巴水肿、肿瘤等。
4.重症康复
各种重症患者的早中晚后期康复。
03
康复治疗手段及作用有哪些?
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疗法等。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骨折的风险;减少急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筋膜室综合症、关节僵硬与粘连、骨不连等并发症的产生。
5.提升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提高社会融入能力:帮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心理状态,提升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04
康复治疗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就可以开始介入康复治疗。有研究证实, 接受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可以恢复独立行走,40%-50%可以回归社会,恢复原来的工作。
而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则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康复治疗可以在手术后的早期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时间和进程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一般而言,越早、越系统、越全面的康复治疗,效果越好。只有尽早介入全面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功能障碍,让患者更快更好的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05
康复多长时间可以结束?
理论上认为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1年以内的康复可以促进肢体及认知等功能的大部分恢复,2年以内仍有部分功能可恢复。
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家属还是患者都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信心。
06
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康复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以功能为导向的,基于患者的功能状况,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让患者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患者所缺失的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新返回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高新苏安颐和中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