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医生告诉你每天做上肢运动及手指操的六大好处
在高新苏安颐和中医院康复科的日常诊疗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中风后手臂僵硬难以活动、长期使用电脑后手腕酸痛、手术后手指关节不灵活……这些问题看似“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
其实,康复的关键不仅在于治疗,更在于科学锻炼。今天,我院康复科医生就带您了解上肢及手指操的神奇作用——每天只需10分钟,让双手“活”起来!
上肢活动和手指操的六大康复价值
护士长带老人做手指操
1️⃣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长期不动会导致上肢肌肉萎缩、关节黏连。通过轻柔的抓握、伸展动作,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维持关节活动度,尤其适合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
2️⃣ 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废用综合征”
中风或神经损伤患者常因上肢无力导致生活依赖他人。规律的手指操(如捏橡皮泥、弹力带训练)可逐步恢复肌力,重拾自主生活能力。
3️⃣ 刺激神经重塑,加速功能恢复
手指是大脑皮层控制最精细的部位。反复的抓、捏、点按等动作能激活神经通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重建,甚至改善手部感觉异常。
4️⃣ 改善协调性与灵活性
“手指对指”“交替拍手”等动作能锻炼手眼协调,对帕金森病、手外伤患者的精细动作恢复至关重要,还能帮助儿童发育期的手功能提升。
5️⃣ 缓解慢性疼痛与疲劳
办公室人群的“鼠标手”、家庭主妇的腱鞘炎,多因重复劳损引发。针对性牵拉(如手腕背伸、手指反向拉伸)可放松筋膜,减轻炎症反应。
6️⃣ 提升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当患者能重新完成扣纽扣、写字等日常动作时,自信心和独立性会显著增强,这对术后或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意义重大。
适合
✔️ 脑卒中、脑外伤后上肢功能障碍者
✔️ 手外伤、关节炎术后康复期患者
✔️ 长期伏案工作、手机电脑使用者
✔️ 老年人预防手部功能退化
✔️ 儿童手部发育迟缓或协调性训练

康复科医生的贴心提醒
1. 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拉伸,以微酸感为宜;
2. 循序渐进: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发力;
3. 结合生活场景:如拧毛巾、叠衣服,让训练更实用;
4. 疼痛需警惕:若锻炼后持续疼痛加重,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健康生活,从“动手”开始!
无论是术后康复还是日常保健,上肢和手指的活力都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明天起,不妨放下手机,动动手指吧!
你的双手,值得更灵活的未来!
————高新苏安颐和中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