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秋天,士官王飞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光荣退伍。此前,他作为医学特长生被特招进这所部队大学。 放弃公司总裁 退伍士官要圆心中敬老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飞经过朋友介绍进入了广东一家服饰公司上班。军校服役的经历加上勤奋上进,王飞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赏识。第六个月后,老板就把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广东零点服饰有限公司全权交给了他经营。 事业上有了新的转机,对一般人来说理应是满足的,但王飞却快乐不起来。在部队大学几年里,王飞的任务是为内部干休所的老干部把脉看病。那时每天与老人打交道,年轻憨厚的王飞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从离开老人们的那一刻起,王飞就觉得不习惯。这些年他心里依旧眷恋着那一张张苍老的面孔和慈祥的笑容。“能为老人做点什么事情呢?”无数个夜晚,王飞就这样在床上辗转反思。 身处沿海的王飞发现,上海、广东等这些开放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相继建立了许多专业化的社会托老机构,专门为那些需要托养的老年人服务。但像河南等一些中西部地区专业托老站所数量还很少。“这不正是一个机会吗?”既能为老人做事,又充满市场商机。 说干就干。从公司辞职以后,王飞马不停蹄地去向同行学习,去专业院校深造。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王飞花了三年时间。 创业路上酸甜苦辣都尝遍 执着的心风风雨雨难摧垮 带着满腔热忱,2008年春天,王飞回到了郑州。建托老站像兴办企业一样,烦琐复杂。好不容易办好工商注册登记证后,一些具体的装修细节如租赁房子、买油漆装修、购置桌椅……这些工作王飞都得亲自参与。对于手里仅攥着3万元钱的王飞来说,他实在请不起人,更不舍得请人。 经过几天的忙碌,七八间干净整洁的单间房布置好了,其他手续也陆续办妥。2008年3月份,郑州南阳新村办事处颐和家园老年公寓在绿城正式挂牌了。这一天,王飞激动得一夜未眠。 有人说,创业就像打仗,艰辛自不待言。“那个时候,三个月都没回家,吃住在站里面。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妻子一个人。”王飞说。 刚刚建立的几个月,只进来了周围村庄的三四个老人。王飞和招聘来的两名员工不分昼夜,轮流照顾老人。因为是全拖,王飞和他的护理员们把老人们的吃喝拉撒全部包了下来。精心的服务加上良好的口碑,半年过后,入住的老人开始多了起来。 除了护理服务,收费是一个托老机构另一个竞争点所在,王飞始终坚持低收费的经营思路。他说:“许多托老站把托老费用其中的一大笔资金用在了宣传上。但我们不做广告,坚持对进来的老人们低收费,直接减轻老人家属的负担。” 不做广告,直接让利于于顾客,王飞的经营策略与众不同。“托老站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记者问王飞。 “托老站是一个高风险性质的机构。这里入住的老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身体及精神状况复杂多样。大多少老人行动不便,还有许多人患有各类老年疾病。他们可能随时会出现紧急情况。所以我们的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专业素质以外,每天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委屈的是有时候个别老人家属还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王飞举例说:“有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在这里入住的时候患上了褥疮,我们为她医治好了,但出院后又患上了。家属过来吵闹,埋怨我们没有照顾好,非得让我们垫付其医疗费用。” “办站以来遇到很多的困难,你想到过放弃吗?”记者追问。 “有时候也想过,但那是瞬间的事情。我常常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一定要走下去。”说这些话的时候,王飞的语气格外坚定。 身体护理与精神呵护同在 老人说这儿是温暖的家 在很多人看来,托老站就是把老人放在那里,站方负责照看就是了。这是片面的。托老机构不仅需要把照看老年人,更需要治疗的配合和跟进。学医出身的王飞和卫校毕业的护理员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这也是同其他托老站相比他们的优势所在。 但学过心理学的王飞更加懂得:年迈的老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关心和呵护,更需要心灵的抚慰。从进入托老站的第一个老人开始,他就非常重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天气不错的时候,护理员门都会把老人一个一个地挪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其他老人聚到一块聊天。有心的王飞还定期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陪老人,让老人们体会天伦的乐趣。 2009年2月,河南省首家托老机构专职艺术团在颐和家园老年公寓正式成立。艺术团的演员们定期为老人们表演娱乐节目,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老人们说,托老站就像一个大家园,一个欢乐园。 2009年的春节,许多老人都不愿被家人接回家中过年。了解到情况后,王飞就和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挂灯笼、放鞭炮,陪着老人们过了一个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大年。 当时看着老人们露出的孩子般的笑容,王飞偷偷地哭了。这个时候,他彻底领悟到太多太多的付出都值得。王飞是名军人,有着军人的坚强与执着;王飞更是一个内心细腻的人,有着女性一样的柔情。 采访过程中,王飞还给记者讲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一个老太太患有高血压病,需要每天定时吃药。这位老人有一个特点,要求每次要王飞亲自给他喂。有一天,王飞到外地出差没有回来,其他护理员给她喂,但就是不见效果。第二天回来,王飞喂给她,很快血压就降下去了。 和老人在一起,王飞每天都是快乐的、塌实的。当老人摸着王飞的手说:“小飞呀,你就是爷爷奶奶的亲孩子。”他更是满足的、欣慰的。 正因为有着对老人的朴素和深厚感情,无论到哪儿王飞都会宣传爱老和敬老。“社会上有许多儿女平时对老人不管不问,甚至互相推诿。老人病危的时候却都争着跑前跑后。”“但那时都晚了。”王飞说。 “如果真的想孝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陪陪老人,给老人的一个愉快和充实的晚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一个个家庭的孝老敬老,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是有益的。” 船儿才刚刚起航 爱心相随的事业定会越行越远 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宽松良好的休养环境,使颐和家园老年公寓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目前颐和家园老年公寓已入住50多位老人,成为郑州市同类机构中的佼佼者。同时退伍军人放弃高薪办托老站的事迹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 颐和老年公寓的事业在向前稳定地发展着。“明年我们计划征用一块20亩的土地,届时建设一坐建筑面积7960平米,960张床位,总投资790万投资的现代化托老公寓。此外还要开拓周围的农村养老市场,满足更多的人的托老养老需求。” “我们还要不断地创新养老模式,积极建设医疗和养老结合;洗浴和养老结合;老年教育和养老结合;老年心理咨询和养老结合等特色服务。”谈及将来,王飞显得信心百倍。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上升至3.35亿。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王飞和他的“颐和家园”正在为切实改善老人生活环境,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不懈的努力着、拼搏着…… 今年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明天的燎原之势。我们相信,王飞和他的爱心相随的托老事业一定会越飞越高,越行越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