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飞回到地方后,对于有医学专长的他来说完全可以得到对口安置,但他不想给政府添麻烦,而是经人介绍到广东一家服饰企业上班。部队5年的培养锻炼使王飞的身上具备了常人少有的优秀素质,加之他在工作中勤奋踏实、表现突出,入职仅6个月即被老板委以重任,全权负责企业下属一家分公司的经营,任总经理的职务。然而,这令人羡慕的职务并没有给王飞带来快乐,他愈来愈觉得这不是自己要的事业。经历了数个不眠之夜后,王飞毅然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放着大好前程不要,他究竟想干什么? 爱老情结,勾起投身养老事业理想 王飞说他从小就喜欢和老人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就感觉佷亲切、很温馨。无独有偶,在解放军院校服役期间,王飞的任务是为内部干休所的老干部把脉看病。那时,他每天都与老人打交道,年轻憨厚的王飞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转业到地方后,王飞心里还时常想起那些老人慈祥的面孔,惦记着他们的健康,挂念他们过得是否快乐。爱老的情结,在王飞的内心深处纠结着,让他难以入眠。“为老年人做点什么”的想法,在王飞的心里越来越强烈。 他留意到,广东、上海等开放发达地区和城市相继建立了许多专业化的社会养老机构,专门为那些需要养老的老年人服务,但像河南等一些中西部地区专业养老院数量则很少。他清楚地知道,要缩短这种差距,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他认为,这样的需求为自己敞开了一扇门,既能实现自己服务于老人的理想,又能发展个人的事业。 于是,王飞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专程到上海等地的养老机构去考察、学习,还到专业院校去深造,用将近四年时间去为投身养老事业做准备。 爱老真心,打开创办养老机构局面 2008年春,曾经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学习过一年的王飞,带着创办养老机构的使命再度来到这座阔别四年中原城市。 尽管已经做了数年准备,但要开创全新的事业仍然是困难重重。创建养老院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他手里却只有3万块钱,尽管他精打细算,可还是捉襟见肘。好不容易租到能够负担得起的建站场所,办好民政局注册登记,还得马不停蹄的去组织装修,购置必要的设备……任何一项具体的事务都需要王飞亲力亲为,因为他没有多余的钱去雇人替他分担。在他不分昼夜的忙碌下,终于布置好了七八间干净整洁的单间房,相关的手续也全部办妥。2008年3月,金水区南阳新村办事处颐和家园托老站正式挂牌成立。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王飞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从筹备建站开始,那段时间王飞有三个月没回过家,天天吃住在站里面,家里的一切由妻子一个人默默承担。养老院建立后头几个月,只进来了周围村庄的三四个老人。王飞和招聘来的两名员工不分昼夜轮流照顾老人。因为是全托,王飞和他的护理员们把老人们的吃喝拉撒全部包了下来。由于王飞的精心服务换来了良好的口碑,半年后,入住的老人开始多了起来。 对民办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有过数年学习和调研经历的王飞,认为除了用真诚的爱心保障养老服务质量外,还要考虑老人家属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合理、尽可能低的收费提升竞争力。为此,王飞决定不做广告,直接让利给顾客。他说:“许多养老院把养老收费中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在宣传广告上。但我们不做广告,坚持对进来的老人们低收费,直接减轻老人家属的负担。” 托老机构的任务不仅是照看老年人,还需要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方面给予有效的配合和跟进。学医出身的王飞和卫校毕业的护理员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这也是他经营托老站优势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王飞对老年人有发自肺腑的真爱,他不仅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想尽办法抚慰他们的心灵。如安排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陪伴老人,让老人们享受到天伦之乐。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他于2009年2月组建了河南省首家托老机构专职艺术团,邀请演员定期为老人们表演娱乐节目。老人们都说:“养老院就像一个大家园,一个欢乐园。” 2009年春节,许多老人都不愿被家人接回家中过年。了解到情况后,王飞就和院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挂灯笼、放鞭炮,陪着老人们过了一个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大年。 王飞对每位老人都亲切地称“爷爷,奶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和护工们一起,为老人们端茶递水、问寒问暖。他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起床首先巡查一遍,中午12点再巡查一遍,晚上睡觉前还要巡查一遍,目的是充分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老人们体会到王飞的真心呵护和悉心照顾,就像依赖自己的爱孙那样依赖王飞。有位老太太患有高血压病,需要每天定时吃药,她每次都要王飞亲自给他喂。有一天,王飞到外地出差没有回来,其他护理员给她喂,但就是不见效果。第二天王飞回来喂给她,很快血压就降下去了。 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宽松良好的休养环境,使颐和家园老年公寓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目前颐和家园老年公寓已入住50多位老人,成为郑州市同类机构中的佼佼者。王飞的事迹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很多人在肯定他行为的同时都鼓励他坚持下去。 爱老恒心,坚持做大做强养老事业 民办养老机构生存下来不容易,做大就更难。即使投身养老事业是王飞的理想,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过想放弃的瞬间。他常常告诫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一定要走下去。” 王飞表示,“养老院是一个高风险性质的机构。这里入住的老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身体及精神状况复杂多样。大多数老人行动不便,还有许多人患有各类老年疾病,他们可能随时会出现紧急情况。所以,我们的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专业素质以外,每天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委屈的是有时候个别老人家属还不理解我们的工作。” 在承受心理压力的同时,王飞还必须面对经济负担,每天连同房租和日常费用开支就要2000余元,加上前期的投入,近几年都将入不敷出,而且还需要不断投资。但是他热爱这份事业,能为老人尽一份心,为社会尽一份责,他有足够的勇气坚持下去,而且发誓要让入住的老人们开心、健康、有尊严地享受人生。 艰难中也并不全是苦涩,在这里,不仅有老人们带给他的欣慰,还有政府给予的鼓励。随着对人口老龄化认识的深入,近两年政府对养老事业日益重视并加大投入。南阳新村办事处的领导们对养老院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提供了大量物质支持,大到空调、彩电、洗衣机、热水器,小到桌椅板凳。很大程度缓解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既帮助托老站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又使全体员工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大家为养老事业奉献的决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