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院概括 院长简介 通知公告 养生常识 人住须知 服务中心 颐和展示 志愿者 联系我们 留言板
 
  养生常识
· 【颐和养老】“老人味”是什么?
· 【颐和健康】老年人夏季如何正确
· 【颐和养老】今日立夏|芳菲歇去
· 【颐和养生】夏天也要“热”养生
  服务中心
· 安宁疗护——让生命的终点不再冰
· 零距离:“楼上养老、楼下就医”
· 入住颐和养老院,六大优势让你其
· 「颐和动态」服务广大老人、家属
  当前位置:首页 → 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工视角】疫情创伤后的社会群体心理重建~

心理重建是使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促使创伤心理重新恢复健康,使之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的过程。灾难中的心理重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工作,且不同的灾难对人们心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不同人群在灾难的不同时期,探讨如何开展心理重建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一、 新冠疫情的特点及对社会群体心理的影响

本次新冠肺炎持续时间长、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影响人群多,且有传播途径不明,传播渠道多样,传染性强,潜伏期长,扩散性快等特点,使人们容易出现系列身心反应。情绪上紧张、焦虑、恐慌等,认知上注意力不集中、价值感缺失、自责等,行为上反复测量体温、坐立不安、做事冲动等,生理上失眠、食欲下降、肌肉紧张等。另外疫情的特殊性还会造成人们其它的心理问题,一是长时间的封城、居家隔离带来内心的孤独感、无助感,被剥夺感等;二是疫情信息轰炸带来更广泛的焦虑与恐慌,也容易滋生替代性创伤;三是春节这一特殊时期面对亲人或者朋友患病甚至去世带来的内心悲痛感与无力感。疫情中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出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干预重点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对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深入落实科学防治要求,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疫情持续时间长,在疫情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危机状态,且不同类型的人群承受的心理危机程度不一样,因此在心理重建工作中有必要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二、分阶段开展心理重建工作

1、疫情早期,开展心理宣传,加强心理防护。疫情早期,人们对疫情的了解不多,感染疫情的人员不多,人们心理上也会比较大意,认为被传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利性偏差理论认为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心理上会呈现盲目的自信。遭遇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人的心理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反抗期、抑郁期、接受期。疫情早期处于否认期,还未形成心理恐慌。此时心理重建的重点是开展心理宣传,加强心理防护,帮助人们对疫情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做好必要的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疫情中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心理援助。疫情中期,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的恐慌、焦虑情绪不断蔓延。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更是增添了不安全感与无意义感,加上铺天盖地的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人们在认知、行为、情绪、生理上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由于疫情升级,因疫情去世的人不断增多,确诊、疑似病例不断增多,一线工作人员的任务越来越重,此时病亡者家属、确诊和疑似患者及其家属,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等都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对象。疫情的发展促使社会心理危机不断升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投身到心理援助工作中,而此时心理重建工作的重点不再是宣传和教育,而是要开展电话热线心理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网络团体辅导、网络心理问诊等多种形式的危机心理干预。

3、疫情后期,开展心理回访、评估,加强心理保障。疫情后期不仅指疫情接近尾声,也包括疫情结束以后。随着疫情的好转,大部分人因疫情导致的身心反应会自然缓解,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较严重的身心反应,甚至达到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医学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灾害发生后,30%至55%的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调,适时的心理干预会减轻此类症状,而在灾害出现一年后,25%的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此类人群需要长期的心理重建。疫后心理重建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对人群的回访与评估,建立长期心理援助机制,加强心理保障,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重建的原则是助人自助,专业人员工作中应积极激发当事人的内在潜力,帮助实现由“他助”向“自助”的转变,最终顺利实现分离。

三、分人员类别开展心理重建工作

为了提高心理重建工作的有效性,除了按疫情发展阶段开展心理援助外,还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工作,下面将根据四类人群的不同心理表征来开展心理重建。

1、病亡者家属。依据霍尔姆斯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及其相关研究,丧亲是极痛苦的重大负性事件,对丧亲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50%-85%的丧亲者有强烈的哀伤情绪并伴随出现各种哀伤反应。对病亡者家属而言,特别重要的心理援助是进行及时的哀伤辅导。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尊重丧亲者的所有感受,有些人会悲恸不已,有些人难以置信,有些人麻木无感受,这些都是需要被理解和接纳的,每个人哀伤的节奏不一样,也会带来不同的哀伤体验。其次要帮助丧亲者回到现实,带着哀伤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最后帮助丧亲者寻找内外资源,建立生活的勇气,外在资源包括亲朋好友的支持,内在资源包括信心、勇气等。

2、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家属。疫情中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被隔离,他们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疾病的恐慌,对家人或他人的内疚,还有被隔离的孤独,担心外界的歧视等。心理重建工作中首先要共情这类人群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无助与内疚。其次是澄清与疫情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积极配合医学治疗与隔离,隔离的目的是防治病毒,并不是社会歧视等等。再次是通过适当的介入辅导以及资源链接等,提升他们与陌生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的适应力,使他们感受到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和爱,这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3、一线医护人员。一线医护人员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接受大量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也面临被感染的高风险,另外因工作隔离也缺少家人的支持,常常导致焦虑、抑郁、委屈、害怕、无助、哀伤等情绪,面对患者的死亡也会产生挫折感与内疚感。在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重建工作中重点是处理情绪、减轻压力,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倾听、放松练习等帮助他们表达情绪。另外可以采用集体减压法(CISD)来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CISD是一种心理服务的方式,并不是正式的心理治疗,面对的大部分是正常人,实践表明CI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

4、普通大众。普通大众的一般性心理问题会随着时间和疫情的好转而自行缓解,对普通大众应加强心理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告知心理卫生一般知识、心理减压和心理自助的技巧和方法,对普通大众的心理支持除了心理专业人员外,可以对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投入到普通大众的心理宣传教育工作中去。

四、 关于心理重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1、心理重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障工作的有序性。对于疫后心理重建,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发挥主导作用,杜绝心理重建中的无组织、无计划、不协调的状态。要避免重复、频繁甚至是强迫性的心理问卷调查或信息收集,扎堆的干预不但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对受助者造成 “二次创伤”。疫情发生后,大量心理咨询师投入到心理援助行列,存在队伍临时组建和民间自发行为。政府要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协调有序组织心理援助行为,保障心理重建的有序开展。

2、心理重建要加强对心理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和督导,提升工作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心理服务的专业能力,心理重建工作中需要开展对心理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网络培训与督导。一是这次灾情对心理专业人员的需求很大,但真正有灾后援助经验的专业人员并不多,避免因工作方法不当对当事人造成“二次创伤”,有必要开展创伤心理辅导培训。二是很多专业人员工作中也会激发个人的创伤体验,疫情对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督导能够协助专业人员处理好自己的情感,也能提升专业工作的效果。

3、心理重建要针对环境中的人开展工作,讲究方法的变通性。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在心理重建中的方法存在相同之处,但是在价值观以及服务功能层面存在不同之处。针对个体的情绪、认知、应激状态甚至病态行为,开展个别化的心理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但是针对疫情对群体以及社区造成的破环和影响,如何更好的实现个人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在解决个人问题的同时实现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推动社区重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效果会更明显。同时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倡导的人在环境中、赋权、优势视角、助人自助等理念,为解决社会群体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更积极的价值导向。

4、心理重建是一项长期工作,确保援助的持续性。灾后心理重建是一项深入的长期的工作,投入到心理重建工作队伍中的个体和团队,要确保工作的持续性,对高危人群实行密切跟踪,建立长效的心理重建工作机制。

 
上一条: 【颐和分享】知道得越多,就越能知道得更多 |记忆的良性循环
下一条: 【跟着长者涨知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友情链接:
郑州市颐和社区服务中心
河南养老人才网
Copy Right 2009 By 郑州养老院|郑州老年公寓|郑州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37155673588 0371-55608677. 手机:13373906352/13137109076 联系人:王院长
地址:郑州市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乘车路线70路、 97路(沙口路与兴南街向南200米路西) 邮箱:454239781@qq.com 技术支持:郑州做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9017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