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立春时节。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有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和生机,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预示着寒冬已尽,春回大地,自此万物更新,生机勃勃。
立春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的时候,东风拂面而来,冰冻的大地开始解冻,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孕育着生机。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时节后的五天里,虫类从冬眠中慢慢苏醒,迎接崭新的开始。
三候鱼陟负冰;再之后的五天,藏水底的鱼群感知到自然界的温暖而游至水面,鱼儿们争相着破冰而出。
自然界的万物开始由冬藏向着春生迈进,为春意盎然的天地,增添一抹色彩。
《黄帝内经·素问》讲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发陈,就是指利用春阳发泄的机会,将冬天积蓄已久的陈旧退去。
人们也可以顺应自然规律,在这个推陈出新的节气里,将身体里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内热清理出来。
等待春天的阳气开始上亢,肝气开始升发的时候,就不会受到:便秘、上火、流感、皮疹、嗓子疼、头疼等一些问题的困扰了。
立春调养 · 生活篇
春捂秋冻,保护阳气。
春天开始的时候,藏在自然地下的阳热,渐渐的升出地面。
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蠢蠢欲动的响应着,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感觉天气温暖了。
中医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在这乍暖还寒的立春之际,容易被风寒外邪所侵袭身体,破坏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衣物穿脱上要慢慢改变,注意做好背部、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每朝梳头,通达阳气。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每天早上以手指或桃木梳子按摩头皮,日久可以改善头皮出油、头屑、脱发等问题。
梳头还有平和情绪之效。
春季肝气升发,肝在五行中对应木,通于春,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春季的调养也应该像树木一样,有春气之条达,舒畅心情,不可压抑情绪。
立春调养 · 饮食篇
多吃粗粮,推陈出新。
春节里的大鱼大肉,到了立春,也应该减少些许了。
肉类摄入过多,就容易引发内热。
春季是推陈出新的季节,正是身体清洁的大好时机。
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粗粮,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内热上火。
多吃甘润,改善干燥。
虽说进入了春天,有些地方除了天气冷热变化快之外,空气还是很干燥。这时候,可以食用一些甘润的食物,改善干燥寒冷的感觉。
中医上的甘味,不是指甜的东西,而是有着滋养作用、口感上偏向于甜的食物。如:大枣、山药、甘薯、桂圆、栗子等。
用这些食材熬粥、炖汤、做菜,有养阴润燥之效,对脾胃养护很有帮助。
食点韭菜,养护阳气。
古人云: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韭菜别名“起阳草”,具有养肝、补阳等保健功效。
春天时人体的肝气较为旺盛,容易影响脾胃的吸收功能,而韭菜能养脾胃阳气,改善脾胃功能,适合春天吃。
立春时,草木初萌,万物复苏。
时令变换,四时流转,冬去春来,利用好立春这个新年的开端,抓住这唤醒身体的阳气,调养一个更好的自己。
迎春风十里,愿院内长者万事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