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有效翻身拍背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机能受限,容易引发各类健康问题。其中,定期翻身拍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护理措施,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
一:为什么要翻身拍背?
01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时,身体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出现压疮。定期翻身可改变受压部位,恢复血液循环,降低压疮风险 。
02促进痰液排出
卧床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弱,痰液易在肺部积聚。拍背能使痰液松动,便于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翻身拍背的具体方法
01翻身
两人协助时,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腘窝,两人同时用力,将患者向一侧翻转,让患者侧卧,背后可垫上软枕维持体位。
单人操作时,先将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双腿屈膝,一手托肩,一手扶膝,轻柔地将患者转向一侧。
02拍背
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拍背者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力度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
注意事项
1:有管道的患者应妥善放置各种管路避免压迫、脱落、扭转等,并防止坠床。
2.协助翻身时动作宜轻、慢,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防关节脱位;注意保护局部皮肤;
3.有外伤、骨折、脑干出血、脊柱损伤等情况时,翻身应注意上下动作协调,轴位翻身;
4.冬天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5.注意避免直接在赤裸的皮肤上进行拍背操作(可用毛巾或单层薄衣物覆盖拍背位置);
6.拍背时应避开有创伤、纽扣、拉链等处的皮肤,同时要避开脊柱、心脏等部位;
7.雾化吸入等治疗在拍背之前进行,以便稀释痰液,更有利于排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观察患者反应:在翻身拍背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患者的面色、表情、呼吸等,若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2、时间与频率: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拍背可在翻身时或饭前30分钟、饭后2小时进行,每次拍背3 - 5分钟。
掌握正确的翻身拍背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让患者在舒适中恢复健康。您学会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