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已有23省份上调养老金,其中包括河南在内的青海、天津、西藏4个省份单独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定额,部分省份预计于7月底前完成调整后养老金的发放。
在郑州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接受10名来自不同院校的优秀学子,在颐和社工的组织下,16日晚上,在公寓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欢迎仪式,共同为“助学+助老”双赢模式助力。
仪式开始前,业务院长谷慧代表老年公寓领导及全体员工欢迎10位大学生护理员加入颐和大家庭,并简单介绍了颐和的成立背景、现发展状况以及简单的护理常识。
院长寄语:用生命影响生命,坚持40天,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10位大学生养老护理员合唱《纸短情长》。

养老护理员绝不仅仅是护理老人
“养老”二字牵动大家的心,同时,暑期又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集中时段,在郑州慈善总会的组合下,助老与暑期勤工俭学的交集,早在2013年就产生了。
“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我2016年就是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养老护理员工作的。”欢迎仪式上,颐和社工焦洁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养老护理员经历。
我当时照顾三位半自理老人,其中有一位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喂老人吃饭,帮助老人大小便,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听老人分享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在我看来,养老护理员绝不仅仅是护理老人”,焦洁说,“合格的养老护理员除了要以爱心和耐心照料老人生活,更要注意观察老人的情绪状态。”焦洁还创造性地把自己的护理员经验总结为“感恩,尊重,主动,责任,坚持”十字,即感恩生活,尊重老人,主动承担,坚持不懈。
说起养老护理员,颐和社工李莹莹在16年的时候跟焦洁一起组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养老护理员的选拔,从海选、初赛到复赛,一路担任评委,见证养老护理员们从参赛学子中脱颖而出。今年在公寓领导的支持下,接待10位养老护理员,协助院方负责前期接待、中后期针对出现问题进行解决、心理上的疏导、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照顾。
老人最需要心理上的陪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耿丽娜担任颐和老年公寓10位养老护理员的队长,是第二次参加养老护理员项目了。“大一暑假,我参加这个项目,收获颇多,今年想继续为助老做出一点贡献”耿丽娜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还要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回想去年暑假的养老护理员经历,耿丽娜有自己的一番体会:“在养老护理员活动中我意识到老人们最需要心理上的陪伴,好在陪伴他们的同时,我尝试着创新,用自己的方式改善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是人都会老去,在她看来,人口老龄化是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
40天的实践,让耿丽娜对社会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院老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最起码以后面对家里的老人,也知道该怎么更好地照顾、沟通了。”耿丽娜说。
用自己所学为老人健康护航
“我是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的李冰茹,所学专业为护理学,对老年人常见病的护理、急救措施等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所以想用自己所学来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今年养老护理员我有幸来到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我是首次参加这一项目,颐和社工了解到,一直以来李冰茹热心公益,经过海选、初赛、复赛、决赛,一路走来,她表示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经过慈善总会和老年公寓的培训,让她收获不少老年人护理知识,更让她意识到身为养老护理员,应始终遵循职业道德。
“助学+助老”新模式促双发展
颐和社工了解到,目前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8万,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突破16万,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失能或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十分迫切。
自2013年以来,“传递温暖,呵护夕阳”项目在缓解郑州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暑期用工短缺问题的同时,为家庭贫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提供了平台,推动郑州助学、助老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