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老服务者,您会不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困惑:“老人对谁都不信任,固执得很……”其实遭遇这些困惑,多是因为忽视了老人的心理变化。走近老年人,了解他们的世界,只要足够了解,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
感知觉变化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视力、听觉、痛觉等减退,使老年人难以适应环境。对此,无论是儿女、老人的照护者还是老人自己,都要了解这些变化,以便得到更好保护,防止意外发生。
记忆变化
记忆力减退,易使部分老人心生悲观、自我抱怨,进而出现失落、沮丧。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是老年人的宝贵财富,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他们能利用联想和想象提高记忆。另外,坚持用脑,积极思考和记忆,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思维的变化
老年人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态度谨慎,再加上变通性差、记忆力减退,常常显得思维呆板、单调,但其理解、分析、归纳、判断能力等可以补偿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多参与社会活动,适当进行体力、脑力锻炼,也能保持良好的思维能力。
情绪与情感变化
呈现增强和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易激动、唠叨、易与人争吵,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平静;有些人还会出现抑郁、兴趣索然,误以为痴呆;但多数老人在情绪上趋于缓和,冲动性减低。
人格变化
多为主观、敏感、多疑和固执,部分老人甚至出现偏执、孤独和冷漠,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老人需要尊重和存在感
人到老年,受到别人尊重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安慰;爱抚和关怀也是老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有时会使其晚年生活更加出彩,否则,可能会造成心理挫折。因此,真正的敬老爱老,是给予尊重,协助他们树立存在感:
积极支持老人社交
结识新朋友,走出自我封闭,使情绪得到慰藉和疏导。人在快乐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情绪放松,进而使身体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协助老人制定生活目标
对生活是否有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有生活目标的人,充满进取精神,热爱自己的生活,勤于思考,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帮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
鼓励老人参与公益,与人为善,常做好事,有助于其产生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压力激素水平,促进“益性激素”的分泌。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尊重老人的自主权
孝顺的方法有很多,但前提必须是在保障老人安全的情况下,尊重其自我决定权、充分体现存在感,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老人。否则,自以为是的“好意”对老人反而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