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社工在进入服务使用单位后,除了机构要求的服务内容及具体指标外,大多时候社工需要遵守服务使用单位的工作要求及制度进行服务,需要警惕社工职业身份被隐蔽及嵌入的问题,特别是当服务对象把社工和工作人员无区别对待时。
为破除社工职业身份被隐蔽,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重宣传
在进行工作及服务时,社工应主动向相关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介绍自己社工身份及工作职责。
在工作场所进行合适的环境营造,如在办公室门上按照社工办公室字样等,没有独立办公室的社工可在工作卡位自制驻岗社工名牌等,便于服务对象辨识或寻求帮助。
建议在开展服务时着装相关社工字样的工作服、工作牌等强化服务宣传,提高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第二,强理念
在工作过程时,始终坚守“助人自助”社工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着想,真诚地分析和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回应,运用接纳、尊重、个性化、非批判、倾听等助人技巧为服务对象服务,协助服务对象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
第三,持操守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为社工开展服务提供依据和指导,明确了社工“哪些是应该做的,应该遵循怎样的准则”,将社工的专业服务与一般人的助人行为相区别,确保了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社工要避免和服务对象建立双重关系,始终以专业关系为目标,为服务对象真诚服务,尽量减少个人主观上的判断,不得收受服务对象财物,接受服务对象邀请聚餐等其它利益趋向。
第四,看成效
社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服务对象对参与活动的体验感受,观察服务对象在参与过程中的言语、神态及互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服务结束后通过专业评估了解服务对象对相关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行为及态度是否转变等。
做到让服务对象在活动中真正受益,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